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2023年三星堆考古五大重要意義
一、確認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對近200個樣品進行了14C測年,測年數據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出土陶尖底盞、陶高領罐、陶斂口甕等與金沙遺址蘭苑地點同類器物形制近似,可知除了存在打破關系的五號坑和六號坑年代稍晚之外,其余幾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為商代晚期,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解決了過去三十年來關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爭議。
二、多學科研究豐富了三星堆文化內涵。本次發掘發現了青銅大面具、扭頭跪坐人像、神壇、玉刀等之前未見的器物,豐富了三星堆遺址的銅器類別;研究認為三星堆的銅器鑄造工藝為范鑄法和分鑄法相結合,采用了鉚接、芯骨等技術;通過顯微觀察和絲蛋白分析在多個坑中發現了絲綢,填補了西南地區夏商時期無絲綢實物的空白;四號坑通過植物考古明確坑內灰燼主要以竹為主,另有楠屬、闊葉樹材、棕櫚科、蘆葦、禾本科、甘藍、大豆、菊葉香藜等,表明古蜀國的氣候溫暖濕潤,祭祀區緊鄰河邊且植被茂密;殘留物分析顯示祭祀用牲有黃牛、野豬等,諸多新發現呈現出更加完整、豐富的三星堆遺存種類和文化內涵。
三、實證是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發掘的若干新器物顯示出三星堆遺址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的密接文化聯系,三號坑、八號坑發現的銅尊、銅罍、銅瓿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三號坑、四號坑發現的玉琮來自甘青地區齊家文化,三號坑、七號坑、八號坑發現的有領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陜西、山東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都有發現,各坑大量發現的金器則與半月形地帶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傳統相符。而神樹、頂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龍形象器物則表明三星堆遺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于天地自然的認識與國內其他地區人群相近,無疑確切表明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員。
四、創新考古和保護工作機制。本次發掘秉持“課題預設、保護同步、多學科融合、多單位合作”的工作理念,在發掘之前就對研究課題進行了全面規劃,并將研究前置到發掘之時同步開展,同步進行的還有文物保護和現場保護,為此在現場搭建了現代化考古發掘大棚、恒溫恒濕發掘艙、現場應急保護平臺、多功能考古發掘操作系統等。整個發掘工作實現了跨領域聯合、多學科融合,40家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數字話服務等單位聯合攻關,考古學、歷史學、物理學、化學、古生物學、古地質學、古環境學等多個相關領域學者近200人參與現場發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護等工作,確保高質量考古工作水平發揮。
五、積極向社會共享新成果。新建成三星堆考古國際網站,面向世界介紹三星堆考古新進展與新成果。協調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四川電視臺、四川日報、嗶哩嗶哩等近20家常駐媒體,通過網絡直播、全球推介、二次創作等多種方式,向全世界、全社會宣傳本次發掘的最新進展與成果,呈現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中國考古大會》、《開講啦》、《考古公開課》都有三星堆本次發掘成果的展演,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2021年五四青年節晚會也有三星堆考古人和新出土文物的身影,紀錄片《古蜀瑰寶》、《又見三星堆》、《探秘三星堆》等紀錄片專門聚焦三星堆考古新發現,中國歷史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院、宜賓市博物院等舉辦的10余場展覽展出了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創造性地開放了三星堆博物館的修復中心,讓觀眾可以一覽新出土文物從坑內到展柜里的全過程,讓三星堆的文物活力起來,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同時,綜合社會經濟效益初步顯現,形成三星堆博物館參觀熱潮,節假日的參觀人數再創新高,僅2021年三星堆博物館的參觀人數達到146萬人,實現綜合收入超過1億元,較之2019年分別增長139.62%、245.68%,較2020年同期增長380.72%、452.53%。